為更好地了解物聯網前沿技術動態,分享相關創新創業經驗,北京市科委、新華網聯合共青團清華大學研究生委員會特于5月9日舉辦“雙創1+1”走進高校系列主題沙龍活動 ――“物聯網時代的科技前沿創新”。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活動現場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指出,目前我國物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面臨著一些挑戰,需要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切實提高專利技術的市場轉化能力,應加大這方面的開發力度。
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“信息化”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。物聯網在安防、交通、電力和物流領域的市場規模龐大。有分析認為,物聯網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“重要生產力”。
鄔賀銓在接受采訪時指出:“物聯網聽起來很美好,實際上做起來沒有想象的那么好,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,要到2020年才能真正做到所謂的萬物互聯,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。現在所說的萬物互聯都是一種愿望,實際上能聯到網上的物體并不多,且聯到網上的基本上是小范圍的、碎片化的。”
具體而言,首先,物聯網的發展面臨技術挑戰,比如,如何才能降低傳感器的成本等等。
其次,收集信息的目的是分析與應用,而信息的分析和決策需要用到一些人工智能、深度學習方面的技術,這些領域都有待發展。
此外,互聯網需要應用到垂直行業,而垂直行業是有門檻的,并不是開發IT技術的企業就能隨意進入,存在需要雙方合作的問題。目前在國內,物聯網主要還是應用在城市管理,比如攝像頭監控、環保、醫療等面向民生的領域,這些領域基本由政府投資與管控。在其他領域,有些缺乏技術,有些成本過高,更關鍵的是尚未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。
今年是物聯網發展的轉折點,因為窄帶物聯網的標準即將出臺,這將改變當前物聯網碎片化的現狀,而且會將物聯網納入運營商大覆蓋的范圍內,所以物聯網發展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。
針對目前我國物聯網知識產權方面的現狀,鄔賀銓舉例指出,國家知識產權局曾經專門分析過傳感器、射頻識別(RFID)這些項目的知識產權狀況,我國在傳感器知識產權方面仍較落后。他稱,未來需要加大這方面的開發力度,難題是目前重視知識產權的主要是大企業,而做傳感器的企業卻多為小企業,所以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力度仍較為薄弱。
當前,中國企業在物聯網領域申請專利的數量比較多,但核心技術并不是特別明顯。對此鄔賀銓認為,中國企業乃至于整個物聯網產業應提高專利的轉化能力,將專利的優勢轉化成市場的優勢。他稱:“把專利變現,需要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做到,但現在很多專利在高校手上,而高校手上的專利是不能市場化的。”
活動當天,鄔賀銓還做了題為“物聯網技術的新進展”的主題演講,圍繞“窄帶物聯網的技術”、“車聯網與電動汽車”、“物聯網成為大智移云的支柱”、“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”等四方面內容,鄔賀銓與在場嘉賓、學生進行了分享。